10月16日,记者从宁夏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宁夏紧紧围绕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目标任务,通过厚植创新力量、培育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子。
宁夏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到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一体化创新链条,科技投入与产出显著提升。2024年全区R&D经费投入达95.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59.79%,增速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三、西北第二,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73%。围绕重点产业组织实施了753项重大重点科技攻关,突破了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吴忠仪表全球最大口径低温调节控制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中色东方攻克12英寸钽靶材实现国产化替代,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获批领域唯一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基础研究持续加强,宁夏农科院建成世界唯一的国家枸杞种质资源库,首次破译枸杞基因组密码。宁夏大学牵头在国际率先开展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热态行为研究,奠定了气化炉运行过程实时调控理论基础。
科技创新力量不断壮大。宁夏建成了六盘山实验室、贺兰山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全区各类创新平台达1191家。通过柔性引进等方式,汇聚了两院院士155人、知名专家634人,并培育了一批本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发区作为创新主阵地,集聚了全区九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2%和329%,涌现出小牛自动化等一批“单项冠军”企业。通过政策激励与金融撬动,累计支持超5000家次企业投入科技创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2%,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占比居西北第一。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提速。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分别达21.3%和14.1%。组织实施了1900余项重点成果转化、县域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和惠民项目,在固废资源化、干细胞移植、高端仿制药等领域取得显著应用成效。
东西部科技合作持续深化。宁夏获批建设首个“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合作范围由“6+4”拓展至“12+22”模式,吸引了上千家参与我区科技创新活动的区外各类主体和超万名科技人才参与。通过实施2000余项合作项目,在作物主效耐碱基因发现、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产出了一批重要成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 何婉蓉 李宏亮)